狗狗為什麼會哭鬧、夜叫?
狗狗哭鬧或夜叫並不代表牠「不乖」,而是一種情緒與需求的表達。 對剛到新家的幼犬來說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沒有媽媽與兄弟姊妹的陪伴,環境聲音又不同,哭叫其實是牠在尋找安全感。
了解原因,是安撫與訓練的第一步。
常見的夜叫原因
- 孤單與不安:剛離開媽媽與同胎狗狗,夜晚特別焦慮。
- 想上廁所:幼犬膀胱小,夜間可能需要排尿。
- 環境太冷或太暗:缺乏溫度與光線安全感會增加哭叫頻率。
- 過度疲憊或白天太興奮:生理壓力累積導致夜晚易醒。
- 飼主反應強烈:狗狗發現「叫=有人理我」,會形成學習行為。
狗狗哭鬧時的安撫方法
1. 給予「安全區域」
準備一個固定睡覺空間,如狗籠或圍欄,裡面放上柔軟睡墊、布偶或有媽媽氣味的毯子。 這能提供安全邊界,讓狗狗知道這是屬於牠的「小窩」。
2. 使用氣味與聲音安撫
放置一件帶有飼主氣味的舊衣服,或播放輕音樂、白噪音。 有些狗狗對「心跳聲機」特別有反應,可以模擬媽媽的節奏,降低焦慮。
3. 保持穩定的光線與溫度
夜晚可留一盞小夜燈,溫度維持在 25~28°C。太冷會讓幼犬發抖、太熱會躁動不安。
4. 適度陪伴但不過度回應
若狗狗哭,先觀察 3~5 分鐘再決定是否安撫。 一味立刻抱起只會讓牠學會「哭就能得到注意」,反而延長訓練時間。 正確做法是以平靜語氣輕聲安撫,等牠安靜後再給獎勵。
建立夜間安靜習慣的訓練步驟
- 固定睡眠時間:每天同一時間關燈,幫助狗狗建立生理時鐘。
- 睡前運動與排尿:睡前 1 小時帶牠散步或玩耍,消耗體力並排空膀胱。
- 避免睡前餵食太多水或零食:防止夜間頻尿。
- 漸進式離床訓練:若狗狗習慣與你同房,可逐步將睡窩移遠,建立獨立睡眠習慣。
- 使用口令與儀式:睡前可說「晚安」「去睡覺囉」,幫助牠將語音與行為建立連結。
白天也要練習「分離適應」
白天若總是有人陪,狗狗夜晚獨處會更焦慮。 建議白天也練習短暫「假離開」:走出房間幾分鐘再回來, 讓牠學會「主人離開=會回來」,逐漸降低分離焦慮。
狗狗哭鬧時不要做的事
- 大聲斥責或拍打:只會讓牠更害怕、焦慮加重。
- 把狗狗放在床上:可能造成依賴,之後獨自睡覺會更困難。
- 反覆開燈查看:會干擾睡眠訓練,讓牠無法建立夜間規律。
- 立即餵食:若狗狗因哭鬧而獲得食物,會強化錯誤行為。
安撫哭鬧狗狗的輔助工具推薦
- 費洛蒙安撫噴霧:模擬母犬分泌的安定氣味,效果溫和安全。
- 安撫玩具/心跳熊:發出規律振動與聲音,幫助入眠。
- 暖暖包或電熱墊:保持溫暖,但要加毛巾隔層防燙。
- 輕音樂播放清單:古典樂或自然白噪音能有效穩定情緒。
若夜叫持續超過兩週該怎麼辦?
若狗狗持續夜叫超過 10~14 天,或伴隨過度喘氣、舔腳、破壞行為,可能是焦慮症或適應障礙。 建議尋求獸醫或行為訓練師協助,評估是否需要行為矯正或天然鎮定補充(如色胺酸、B群等)。
結語:安靜的夜晚,從信任開始
狗狗夜叫的背後,不是故意搗亂,而是對孤單的害怕。 當飼主能以理解與耐心陪伴,給予安全空間與規律訓練, 牠就會慢慢學會安靜入睡,從焦慮變成安心。 一個不再哭鬧的夜晚,不只是訓練的成果,更是信任的象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