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狗狗回家第一週全攻略:行為觀察與環境適應指南

2025-10-15 09:42
70

狗狗剛回家為什麼會焦慮?

對狗狗來說,離開媽媽、兄弟姊妹與熟悉的犬舍,是一場巨大的改變。 新的聲音、氣味、環境甚至溫度,都會讓牠感到不安。這段適應期通常需要5~10天,而飼主在這段時間的照顧方式,會深刻影響牠日後的安全感與信任關係。

第一週常見的行為反應

狗狗初來乍到時,常出現以下行為,不代表牠「不乖」,而是自然的適應過程:

  • 不吃飯:對陌生環境有戒心,通常1~2天後會恢復食慾。
  • 躲藏、發抖:需要時間建立安全感,切勿強迫互動。
  • 夜晚哭叫:想念媽媽或感到孤單,可用安撫音樂或布偶陪伴。
  • 亂尿尿:還不熟悉新環境與如廁區,需重新訓練。
  • 過度依附:只想待在飼主身邊,離開就焦慮,屬於暫時現象。

第一週的環境布置與生活安排

1. 建立「專屬空間」

在家中設置一個固定區域,例如圍欄或狗籠,裡面放上睡墊、玩具與水碗。這是狗狗的「安全基地」,當牠害怕或疲倦時能有地方躲避。

2. 保持安靜與穩定

避免頻繁更換位置或帶太多人來探訪。保持日常環境穩定,狗狗才能建立信任。

3. 適度陪伴,不過度刺激

剛回家的前兩天,可以讓狗狗多休息。用溫柔的聲音與輕柔撫摸建立初步連結,不要強迫抱抱或拍照。

第一週的日常照護與訓練

1. 飲食調整

建議初期沿用原犬舍或收容所的飼料,維持熟悉氣味。若要更換新飼料,請用7天漸進法混合調整,以避免腹瀉。

2. 如廁訓練

帶狗狗到固定地點如廁,每次成功後立即稱讚或給獎勵。 若失誤,切勿責罵,只需冷靜清理並重新引導。

3. 睡眠規律

幼犬一天需睡眠約16~18小時。若夜晚哭叫,可放一件帶有人氣味的舊衣物或播放輕音樂,模擬陪伴感。

4. 建立作息表

固定餵食、散步、如廁時間,有助於穩定情緒並培養規律生活。

觀察狗狗的身體與情緒狀況

  • 健康指標:精神活躍、眼睛清澈、便便成形、毛髮柔順即為良好。
  • 異常警訊:持續腹瀉、拒食超過兩天、過度喘氣或躲藏,應立即就醫。
  • 情緒觀察:若狗狗在一週後仍焦慮或易受驚嚇,可逐步引入「社會化練習」。

與家人建立關係的黃金期

狗狗在到家後的前七天,是建立「安全依附」的關鍵時期。 建議以穩定節奏互動,不要一會兒寵愛、一會兒責罵。 當狗狗明白你是穩定可靠的存在時,牠就會逐漸敞開心房,成為忠誠的家人。

環境適應小技巧

  • 每天同時間帶狗狗探索不同房間,增加熟悉度。
  • 使用同一個口令(如「尿尿」「坐下」)建立語言連結。
  • 可在家中使用費洛蒙安撫噴霧,減少焦慮與夜哭。
  • 外出前幾天僅限短時間、低刺激散步,避免陌生聲音造成驚嚇。

第一週的常見問題與解方

???? 狗狗一直叫怎麼辦?

多半是尋求安全感。可用布蓋籠、播放輕音樂或給安撫玩具,不建議立刻抱起,以免養成「叫就有人理」的習慣。

???? 狗狗不吃飯怎麼辦?

環境不熟導致緊張是主因。可稍微加熱食物或加入少許雞胸肉拌勻,氣味誘食,通常1~2天內會改善。

???? 狗狗怕人或躲起來?

不要追逐或強抱。靜靜坐在牠附近,讓牠自己靠近你。當牠主動接觸時再給獎勵。

結語:第一週的耐心,換來一輩子的信任

狗狗適應新家的第一週,是建立關係的起點。牠或許不完美、會亂叫、會尿錯地方,但只要你有耐心、給牠安全與信任, 很快你會發現,那雙原本戒備的眼睛,開始閃著依賴與愛的光。 一段深厚的情感,就從這一週的陪伴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