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狗狗鮮食全解析:何時開始吃?混飼還是全鮮食好?

2025-10-15 09:25
54

狗狗鮮食是什麼?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?

「鮮食」指的是以新鮮肉類、蔬菜與穀物等食材,依狗狗營養需求自製或購買的天然餐食。 相較於乾飼料,鮮食保留更多天然營養素與水分,香氣誘人、消化吸收率高,也讓許多狗狗重新找回食慾與活力。

不過,鮮食並非「越天然越好」,要注意營養均衡與製作安全,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目的。

狗狗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吃鮮食?

原則上,狗狗在滿 6 個月、乳齒換完、腸胃穩定後即可嘗試鮮食。 若是成犬或老犬,也可以循序漸進導入,但要依體質與消化狀況調整。

不同年齡階段建議:

  • 幼犬(2~6 個月):以幼犬飼料為主,少量混入熟肉泥或蔬菜泥,訓練味覺與腸胃。
  • 成犬(6 個月以上):可逐步導入完整鮮食比例,確保營養均衡與蛋白質來源多樣。
  • 老犬(7 歲以上):可增加溫熱鮮食比例,提升嗅覺刺激與消化吸收率。

若狗狗有腸胃炎、胰臟炎或腎臟病等慢性疾病,請先諮詢獸醫後再決定是否適合鮮食。

鮮食與飼料混合吃好還是只吃鮮食好?

這是許多飼主最常問的問題,其實沒有絕對答案,關鍵在於狗狗體質、主人的時間與製作能力。

✅ 混合餵食(飼料+鮮食)優缺點:

  • 好處:
    • 營養來源多樣,能補足飼料缺乏的水分與新鮮營養。
    • 香氣更吸引狗狗進食,改善挑食問題。
    • 方便控制份量,不需完全改變原有飲食習慣。
  • 壞處:
    • 鮮食與飼料消化時間不同,若混合不當可能引起腸胃不適。
    • 若未控制熱量,容易造成肥胖。

✅ 全鮮食餵養優缺點:

  • 好處:
    • 天然無添加物,減少過敏與腸胃負擔。
    • 可依健康狀況調整食材比例,更具彈性。
    • 狗狗通常更愛吃、排便更順暢。
  • 壞處:
    • 營養比例若不正確,容易缺乏鈣、鋅、維生素 D。
    • 製作需花時間、冷藏保存不便。
    • 若食材未煮熟或交叉污染,恐引發細菌感染。

對於多數家庭而言,「飼料+鮮食」的混合方式較實際,只要比例得宜(如飼料 70%、鮮食 30%),即可兼顧營養與便利。

狗狗鮮食該怎麼做?食材比例怎麼抓?

鮮食的營養設計大原則是:肉 50%、蔬菜 30%、澱粉 20%,可依體況微調。 食材需充分煮熟以避免細菌感染,油脂與調味應盡量減少。

常見安全食材:

  • 肉類:雞胸肉、牛肉、豬瘦肉、鴨胸、鮭魚。
  • 蔬菜:紅蘿蔔、花椰菜、南瓜、地瓜葉、高麗菜。
  • 澱粉:糙米、馬鈴薯、地瓜、燕麥。
  • 油脂補充:亞麻籽油、鮭魚油(每週 2~3 次)。

禁忌食材請注意:

洋蔥、葡萄、巧克力、大蒜、酪梨、生骨頭與調味料都屬於危險食材,即使少量也可能中毒。

鮮食轉換步驟:循序漸進最關鍵

狗狗腸胃敏感,直接更換飲食會造成腹瀉或嘔吐。建議採「7 天漸進法」:

  1. 第 1~2 天:鮮食 20% + 飼料 80%
  2. 第 3~4 天:鮮食 40% + 飼料 60%
  3. 第 5~6 天:鮮食 60% + 飼料 40%
  4. 第 7 天後:依狗狗反應調整最適比例

觀察排便與精神狀況,若出現軟便或脹氣,可放慢過渡速度。

如何確保營養均衡?

鮮食的重點在於營養全面,建議:

  • 加入犬用綜合維他命或鈣粉補充營養缺口。
  • 定期更換肉類與蔬菜種類,避免營養單一。
  • 每 3~6 個月可進行一次血液檢查,了解營養狀況。

若時間有限,也可選擇市售鮮食品牌,確保經過配方設計與安全檢驗。

結語:最好的飲食,是最適合的那一種

不論是全鮮食還是混合飼料,只要狗狗健康、便便正常、食慾穩定,就是合適的飲食方式。 鮮食的核心不在「高級」,而在「用心」。 觀察牠的反應、根據體質調整,讓每一餐都成為愛的延伸,就是最棒的照顧方式。